15世纪后半叶,西藏本土意识在文化艺术上开始全面觉醒,勉唐风格、钦则风格和噶玛噶智风格等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审美情趣的艺术流派相继诞生,并成为西藏佛教绘画艺术的主流风格。入清之后,依托于格鲁派在政治和宗教上的优势地位,一种融合各绘画流派精华的艺术风格又登上了西藏绘画艺术的最高舞台,这种风格源自于勉唐画派,同时在勉唐画派基础上又汲取了其他画派的艺术元素,呈现出更为清新自然、绚丽华美的艺术效果,时人冠以“勉萨风格”(即新勉唐风格)的名号。
西藏 日喀则 扎什伦布寺
勉萨风格自17世纪由四世班禅的侍从、札什伦布寺高僧曲英嘉措创建后,迅速得到了藏区各地的认同和尊崇,并远播中原汉地、蒙古等地,被誉为“美化冰川之地的装饰物及奉献利益众生的娱眼甘露而出现的奇观”,成为清代藏传绘画艺术的“标准样式”。此次中古陶唐卡专场推出的桂译师唐卡就是一幅18世纪卫藏勉萨风格的经典画作。
LOT 414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
卫藏18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85.5 厘米 横 57 厘米
此幅唐卡的内容主要表现桂译师晚年时的慈悲容貌和一生弘法利生的重要事迹。画面正中,大师头戴红色班智达法帽,帽带贴耳顺垂而下。面庞消瘦,面容苍老,额头、眼角和唇边布满皱纹,双眉紧蹙,眉毛浓密粗壮,双目睁视,嘴唇紧闭,表情庄严肃穆。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局部)
上身内着僧坎,外披黄色袈裟,僧坎和袈裟上绘有华丽纹饰,衣褶层层叠压,真实再现了衣物良好的材质和柔软的质感。左手向外伸展,腕间佩戴手镯,右手平举于胸前,为藏区僧人辩论佛经时的常见姿势。
下身着宽松僧裙,左腿倚于座外,右腿盘曲,现游戏坐姿。坐双龙大靠背座椅,背后置有禅杖和经箧,座椅左侧有一矮几,供有佛钵、军持等法器。座前有两位僧人盘坐,皆着僧服,威仪如法,左侧僧人双手捧鲜花,作礼敬大师状,右侧僧人头戴眼罩,正在翻译佛经。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局部)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局部)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局部)
画面上方正中为金刚手菩萨,其余画面描绘了上师一生修学佛道和弘扬利生的重要事迹,有礼敬佛塔、山洞禅修、劝告众生行善、为信众讲经、传授密法等场景。整幅唐卡人物描绘栩栩如生,背景用大量雪域风景装饰,营造出殊胜美妙、可游可居的现实情境,充分展现了勉萨风格唐卡长于写实的艺术特点。
除了写实的艺术特点外,此幅唐卡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与18世纪勉萨风格绘画完全一致,彰显出雅致清丽、细腻生动的艺术风韵。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
首先,此幅唐卡构图灵活巧妙,主尊居于正中且躯体巨大,其余生平事迹融于自然山水之中,虽然画面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且每个故事之间互不相属,但绘画者利用叠嶂的岩石、凸起的山峦、潺潺的流水等自然景物,将每个场景予以有序分隔,使整幅唐卡表现的宗教内容既有其独立的叙事性,又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生动展现了一个时空交错的真实的上师生活的世界;其充实饱满又留有余韵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了勉萨风格唐卡正中有奇、疏密得宜的构图特点。
其次,整幅唐卡色彩极为纯正,画面冷暖色彩对比强烈,艳丽的红色使画面具有热烈、跃动的视觉效果,绿色、蓝色的应用则给予观者安详与平和之感,金色既赋予唐卡庄严和神圣,又提升了唐卡色彩的亮度,令整幅唐卡清雅亮丽、华美不俗,展现了勉萨风格唐卡用色的独到之处。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局部)
再次,此幅唐卡人物的造型明显来自于卫藏地区唐卡的绘画传统,尤其是主尊人物最为突出,其略显偏下的五官布排、繁缛华丽的细节装饰、写实灵动的肌体与身姿等,都能在卫藏地区18世纪勉萨风格的绘画作品中找到相同的范例。
另外,唐卡背景装饰上也带有卫藏勉萨风格的造型偏好,如平缓层叠的丘陵造型、线条柔和的雪山山峰等,与藏东地区及汉地、蒙古地区的丘陵、山峰有着较大差异;细部刻画上,如画面中云朵的描绘,更为注重点染、晕染等绘画技法的运用,呈现出“多肉无骨”、过渡自然的美学观感,亦明显展现了卫藏勉萨风格唐卡追求繁缛精细的审美意趣。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 班禅源流图——萨迦班智达唐卡 故宫博物院藏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绘画者在这幅唐卡上对桂译师形象进行了独特诠释。此幅唐卡初入眼帘,主尊桂译师的人物造型便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班禅源流中萨迦班智达唐卡(故宫博物院藏)上主尊的形象。那幅唐卡上,萨迦班智达同样作辩经状姿势,也同样游戏坐于双龙靠背的座椅上,手腕上念珠的缠绕方式也完全相同。但仔细比较后就会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萨迦班智达唐卡上主尊座椅上没有任何法器,此幅唐卡主尊身后有禅杖和经箧;萨迦班智达唐卡上主尊身前为外道听法,此幅唐卡主尊身前为两位僧人,分别作礼敬和译经状。再详审此幅唐卡上所表现的弘法事迹,也与萨迦班智达住世期间的弘法事迹不太相符。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 班禅源流图——桂译师唐卡 故宫博物院藏
而在班禅源流的桂译师唐卡(故宫博物院藏)上,我们却能找到与此幅唐卡的许多类同之处:同样是主尊身前有佩戴眼罩的译经僧人;同样具有礼敬佛塔的场景和山洞禅修的场景。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 18世纪 卫藏勉萨风格桂译师唐卡 国外私人收藏
喜马拉雅网站 编号30631藏品
国外私人收藏的一幅18世纪卫藏勉萨风格桂译师唐卡(喜马拉雅网站,编号30631藏品)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依据,如劝导众生向善、为僧众开示等场景也都在此幅唐卡中出现。关于此幅唐卡中桂译师为何描绘为辩经样貌,而不是如上述两幅桂译师唐卡中常见的译师形象,笔者以为极有可能与此幅唐卡的供奉者强调桂译师超绝的修为和智慧有关,我们从桂译师的生平事迹似可窥得一些端倪。
桂译师,全称为桂·库巴拉孜,为阿底峡尊者的弟子,是后弘初期三位重要的译经大师之一。据史料记载,他一生多次赴印度,曾依止七十位班智达和两位空行母为师,学习各种密法。他将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大黑天等诸多密法经典翻译为藏文,并授与萨迦创始人昆·贡却杰布、噶举创始人玛尔巴等许多高僧大德,布顿仁波切、宗喀巴大师也曾从桂译师所译《密集金刚本续及释续》修习密法,因而后来得到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的普遍尊崇。由此可知,桂译师不仅是以翻译著称的佛教大师,而且佛学修养和智慧也非常高深,否则他无法教授众多的高僧大德并得到他们的尊崇。
桂译师库巴拉孜唐卡(局部)
因此,此幅唐卡将桂译师描绘为辩经的姿态,突出其佛学的渊深和智辩的超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另外,桂译师和萨迦班智达皆被认为是清代格鲁派四大活佛世系班禅的化身,且在班禅源流中有着前后相继的关系,依照藏传佛教对于转世和化身概念的解释,在班禅转世世系中可以理解为萨迦班智达与桂译师本质上无二无别,只是在世间显现的不同变化而已。
因此将桂译师描绘成与萨迦班智达一样的辩经形象从理论上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同时,这一独特之处也反映了此幅唐卡的供奉者与格鲁派班禅世系的密切关系,也侧面印证了我们将此幅唐卡定为18世纪卫藏勉萨风格的判断。
综上所述,此幅桂译师唐卡的特点和价值可以归纳为三点:其一,唐卡构图精妙独特,色彩雅致亮丽,人物描绘自然写实,细部刻画繁缛细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二,唐卡表现的宗教内容极为丰富,为我们了解桂译师一生修学和弘法事迹,提供了最好的实物例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非比寻常。其三,整幅唐卡品相一流,兼以绘画者对桂译师新颖而独特的表现,又大大增添了唐卡的稀有性和珍贵性。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幅唐卡堪称是一幅18世纪卫藏勉萨风格的杰出画作。
(首都博物馆研究院 黄春和撰文)
中古陶2017秋拍 唐卡专场精品赏析
LOT 400
燃灯佛唐卡
卫藏 13 - 14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33 厘米 横 26 厘米
LOT 358
不空成就佛唐卡
卫藏 14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31 厘米 横 24 厘米
LOT 413
四臂观音唐卡
藏西 14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38 厘米 横 29 厘米
LOT 372
佛母坛城唐卡唐卡
卫藏 15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37 厘米 横 28.5 厘米
LOT 405
不动佛坛城唐卡
卫藏 15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38 厘米 横 30.5 厘米
LOT 352
不空成就佛唐卡
卫藏 16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26.5 厘米 横 23 厘米
LOT 369
迦诺嘉伐磋尊者唐卡
藏东 16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88 厘米 横 54 厘米
LOT 367
阿閦佛唐卡
安多 17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99 厘米 横 70 厘米
LOT 373
财宝天王唐卡
卫藏 17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62 厘米 横 47 厘米
LOT 396
婆罗门大黑天唐卡
西藏 17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64 厘米 横 42 厘米
LOT 401
二罗汉唐卡
藏东 17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75 厘米 横 47 厘米
LOT 408
金刚手菩萨坛城唐卡
藏东 17 - 18世纪
棉布矿物胶彩
纵 73 厘米 横 52 厘米
敬请关注中古陶2017秋季大拍
预展时间:2017年12月18日-19日
拍卖时间:2017年12月20日-21日
拍卖地点: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三层宴会厅
中古陶(北京)拍卖行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弘燕东路山水米兰国际商业街7号楼06商业A02室
邮箱:kf@zgtauction.com
网址:www.zgtauction.com
电话:400-966-9998
微博:中古陶拍卖
Q Q:3121045489
微信公众号:zgta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