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闻中心

清明时节,不只有那牧童遥指、细雨纷纷

清明时节,不只有那牧童遥指、细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中国“时年八节”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之所以能从节气演变为传统节日,与它的两个前身上巳和寒食有关。


上巳


上巳节来源于传统的巫术信仰,古人认为“巳”代表去除疾病,所在在上巳这天到河水中沐浴,希望藉此祓除不祥。到了汉代,上巳节已经成为重要的节日,期间还要举行宴会和庆祝活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节日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其中最为盛行的当属曲水流觞。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一次曲水流觞活动写的序言。

明·文徵明 《兰亭图》 (辽宁博物馆藏)



寒食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北宋·苏轼 《寒食帖》(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由于寒食节、上巳节和清明节气时间相近,所以三者在唐代逐渐开始融合,原有的风俗活动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明清时期,清明节成了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于是也有了多种多样的风俗、活动。


  扫墓祭祖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唐·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


自古以来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风俗,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墓祭称为扫墓,人们在亲人墓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清除杂草,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祠堂祭则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这是对故去的亲人的一种思念、想念,告戒后人不要忘记先人,故去的老人。

  放风筝  

溥儒 1934年作 《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亦有放“晦气”的说法,曹雪芹《红楼梦》中,李纨劝黛玉"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因此,在春暖花开,二月风朝上,最适合放风筝之际,人们把自己的疾病与苦难,都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飞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随风而去。

清人李渔《风筝误》就有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节,其中描写了清明时节才子韩琦仲题诗的风筝误落入詹烈侯的两院,被二小姐詹淑娟拾得,后引出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踏春  

唐·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节还别有一项“功能”,那就是男女青年的求偶。毕竟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好时节,从某种程度上讲,古代的青年男女,是把清明节当情人节过的。汉武帝就是在上巳节遇到才貌双全的卫子夫。

据统计,《三言二拍》里面与清明节有关的故事就有27个,如著名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许仙和白娘子初次相遇时,“正是清明时节,少不得天公应时,催花雨下,那阵雨下得绵绵不绝。”《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是描绘了三月初三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景象。

  插柳戴柳  

丰子恺 《清明小景》


相传此俗最初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到南北朝时期,人们在元旦插柳枝,认为能避鬼。后来这种习俗活动转到寒食节或清明节进行。此外,插柳还有记年祈寿之意,民间有谚语云:“戴个麦,活一百;戴个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避邪了。

  蹴鞠  

清·黄慎 《蹴鞠图》(天津历史博物馆藏)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蹴鞠运动在宋代进入了发展的鼎盛阶段,上至达官贵胄、下至黄口小儿,皆以蹴鞠为乐。其中名气足以称之“中国古代第一球星”非高俅莫属。无论是在北宋为背景的小说名著《水浒传》,还是南宋王清明编纂的史料笔记《挥麈录》,都对高俅以球入仕的事迹留下过记载。在《水浒传》中,更是对高球王的球技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荡秋千  

清·陈枚绘《月曼清游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故宫博物院中至今收藏着一架当年供后妃们玩荡的木秋千,呈长方形,长60厘米,宽15厘米,厚2.5厘米,两侧有直径8.5厘米的铁环,上系直径2厘米的棉粗绳。依稀可以遥想当时的热闹与繁华。

·唐岱 丁观鹏 《十二月令图轴》 











联系我们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7号京瑞大厦B座16层
电话: (010)87363667
电传: (010)87363969
邮箱: kf@zgtauction.com

您所关注

中古陶关注全球艺术品动态,并将及时更新公司的网页与大家分享。

您感兴趣的品类:

  • 中国书画
  • 瓷器杂项
  • 佛教艺术
  • 古籍文献
  • 邮票钱币
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仅用于回答您的问题和评论,或用于用户资料更新,请阅读我们的保护隐私的规定。
\